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rscott/1382261416-2855307618.jpg)
(1月3日晚上的花蓮車站站前廣場)
感覺上,有些朋友在做完分析後,『驚覺』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,然後就會去『顛覆』自己過去的行為或想法,朝著『實現自我』的方向而努力。
而實際上,有這樣的必要嗎?
其實,我們內心中,或多或少都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。
只是太過於專注在那些面向,對於自己適應這個社會或生活並沒有多大的好處。
就像如果自己對於戰爭很感興趣,不見得非得引發一場戰爭來打吧?
對於自己很喜歡跑車,也不見得一定要租或買壹台來開吧?
很喜歡經營管理,也不見得有那個資本開個公司來實現。
很喜歡美女或性慾很強,也不見得就要在路上當癡漢,或變成強姦強暴犯。
了解自己內心的這些之後,適當的壓力宣洩也許不錯。(例如PC Game、遊樂器。)
但是把這些面向完全『表現於外』,我想應該不太健康吧?(作姦犯科、傷風敗俗...etc.)
成為什麼樣子的人,是我們所選擇的。而不是誠實不誠實的問題。
並不是順著本性、順著慾望去走,才是『忠於自己』。
能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而知道什麼不能去做,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吧!
要不,到處都『隨順因緣』(註)順著自己的意思去做,只是『終結自己』而已。
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,是我們自己的選擇。
更好或更壞的生活,也是我們的選擇。
一切都只是選擇而已,怪不了別人。
註:『隨順因緣』本是一句好話,但是在這裡有放棄的意味。儘管,放棄也是一種選擇。
全站熱搜